全國咨詢電話:
點擊數:2382020-07-29 17:03:26
在大力開展國家節水行動、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過程中,農業節水一直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近年來,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在農業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在農業節水灌溉的工程管理上一直存在著較為突出的“短板” 。
這些“短板”主要體現在:
受一家一戶條塊種植模式的制約,噴灌、滴灌、涌泉灌等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難有用武之地,多年來不少農業節水灌溉模式仍然停留在低壓管道灌溉的水平上;畝次灌溉用水量多是一本“糊涂賬” ;
節水灌溉工程末端管理粗放,灌溉水利用系數缺乏相應的測算工作機制;
農田水利工程重建輕管的問題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因此,轉變目前的農業生產方式、深化農業和農村供給側結構改革,已經成為提高農業灌溉水利用效率、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的必由之路。
隨著我國推進質量興農戰略的實施,各地農業生產標準化建設邁出了可喜步伐。
農業生產標準化不僅可從根本上扭轉目前農業生產過程中所存在的生態環境污染問題,還可以成為發展真正意義上高效節水農業的重要載體。
實現農業生產標準化,其前提是打破目前一家一戶式的條塊種植模式,實現規?;霓r業生產,為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建設和使用提供廣闊的舞臺。由于農業標準化生產從投入品的使用、生產過程控制、收儲運管理等各環節貫之以統一的標準,是對農業生產全過程的監督和控制,水作為農業生產的重要投入要素,實施計量灌溉、精準灌溉就成為農業生產標準化的必然要求,這同樣需要配套建設各式各樣的農田灌溉用水計量設施,開展各種方式的作物灌溉用水試驗,進而摸清各種農作物品種在不同灌溉時期的用水需求,為建立最新的農業灌溉用水數據庫提供資料。同時,農業標準化生產所需的各種農業合作組織、大型農產品生產企業、現代化的生產基地、高素質的農業從業者以及完善的基層治理結構等,都為破解困擾水利行業多年的農田水利工程管護難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版權所有 :山東中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 :中慧網絡